政坛“绩优股”?
消息人士告诉《调查》记者,“共青团派”汪洋早就与令计划有合作,关系也比较亲近。好在,他先后2005年底到重庆、2007年到广东任职主政之后,忙于地方治理,并没有介入周永康和令计划策划于密室的那些阴谋,关系也就相对疏远,而到他2012年调回北京任职之后,周永康等人已经败露,惶惶不可终日了。
![]() |
汪洋还是“中国政坛蓄势待发的绩优股”吗? |
汪洋本来是被看成“蓄势待发的政坛绩优股”的。但他的背景并不像外界所传的那样深厚,这是他在中共十八大上虽然呼声很高,却最终未能入常的重要原因之一。汪洋的年纪和经历一直是他被看好晋升的优势,但他的一些执政想法和做法,却很容易被政治对手当作把柄。
汪洋与李克强同是1955年出生,也与李克强是安徽同乡,他是安徽宿州人,出身于普通家庭,家住破旧平房。母亲是个小学教师,汪洋八岁时就拉地板车挣钱。父亲早逝时,作为家中长子的汪洋刚满17岁,按照当时顶替政策,辍学接班,进了安徽省宿县地区食品厂当工人,帮助母亲分担家庭压力。
汪洋还是“中国政坛蓄势待发的绩优股”吗?
汪洋是那种很早就显露才华的年轻有为型人才,在仕途生涯上一点时间都不耽误:不久,他就被提拔为车间负责人;20刚出头,他竟然被调到安徽省宿县地区“五七干校”任教,让当时的同伴啧啧称羡。其实,谜底揭开,并不奇怪:就跟高升的王岐山和垮台的刘志军一样,命运的转折,在于婚姻带来的社会关系,汪洋这番调动,靠的是他的岳父──汪洋的妻子叫祝玛丽,是安徽宿县地区行署副专员祝建远的女儿。
仅仅三年,才24岁的汪洋就成为宿县地区“五七干校”校党委委员。1980年9月,汪洋的晋升之路开始了,速度快得令人瞠目结舌。
1981年,26岁的汪洋调任宿县地区团委副书记,随后升为安徽团省委宣传部长、副书记,跨上了副局级台阶。1984年10月,29岁的汪洋被调到省政府系统,担任省体委副主任、党组副书记(副局级),后来升为主任、党组书记,年仅32岁就跻身正厅局级干部行列。
1991年,汪洋策划发起思想解放大讨论,恰恰吻合了邓小平讲话精神,他主持起草的《醒来,铜陵!》在《铜陵日报》头版头条刊发。
在铜陵干了四年,汪洋重返省会合肥,被安排担任安徽省计委主任、省长助理。仅仅半年,他成为当时全国最年轻的副省长。没多久又升为省委常委,主管安徽发展计划和经济;又没多久,1998年12月,汪洋升为省委副书记兼副省长。
1999年汪洋奉调进京,任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副主任、党组成员──他又是最年轻的副主任,在朱熔基总理到各地视察的班子中,常有汪洋的身影。在胡温上台的十六大上,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,次年,汪洋在48岁的本命年,被提升为正部级的国务院副秘书长,负责国务院办公厅常务工作,还担任国家机关党组副书记。他成为胡锦涛、温家宝在经济和行政领域非常倚重的助手,胡锦涛多次出访,汪洋都陪同随行,锋头甚健。
「薄熙来事件」连累汪洋出局
2012年的中共十八大前,汪洋曾一度是"入常"热门人选。才57岁的汪洋是广东省委书记,向来支持私有企业,被视为“右派的薄熙来”,在角逐政治常委上也年轻具有优势,但大老们最后决定放弃他,以防止党政军中亲毛派的反弹,甚至作乱。秘密的来源表示:“汪洋不入常是避免薄熙来的支持者借题发挥,制造麻烦”,因此,可以清楚看见决定国家前途时,“改革”并非中共的优先考量,“派系平衡”或“稳定”才是。
“乌坎模式”灰飞烟灭
十八大之后,政治气候改变,汪洋在广东推动的“社会管理”模式其实已经破产,官方大力推行两委(党支部委员会、村委会)一把手“一肩挑”,加强党的领导。
作为两届政治局委员,汪洋本来在十九大入常颇有优势,但如今老巢频频着火。“乌坎模式”灰飞烟灭,当年处理事件的嫡系爱将、原省委副书记朱明国被指受贿一点四亿,正在柳州等待判刑。
他昔日经济上鼓吹的“腾笼换鸟”,已无人提及。相反,当年大力推动“腾笼换鸟”的东莞,由于扫黄风暴形象跌入谷底,原市委书记、后来升任副省长的刘志庚则因巨额受贿落马。
南粤反腐风暴,亦让汪洋灰头土脸。除了朱明国、刘志庚,广东大约一半的地级市“一把手”落马,当中不少由其提拔,广州书记万庆良、珠海书记李嘉,更是他任内的两名六0后省委常委。
政海翻腾,此时的汪洋犹如孤舟,茫然前驶!
来源:综合
1 条评论:
真諷刺,“騰籠換鳥”的魔咒居然落在自己頭上
发表评论